2015年1月26日,国际原油WTI盘中跌破45美元,最低探至44.86美元/桶,创2009年3月以来最低收盘位,但在去年7月以来长达半年多的超长线下跌过程中,早在去年年底,美国页岩油厂商已透露出减产计划,并有因债务违约而破产倒闭风险上升迹象,虽然OPEC成员国丝毫无减产意向,但非OPEC产油国已大多处于亏损状态;同时,美国石油工人罢工以及美元汇率大跌影响,空头交易商回补头寸,原油连续四个交易日上涨。受原油提振,国内化工品市场在马年岁末迎来回暖行情,除去成本因素外,基于下游企业多有传统春节前备货因素支撑,整体量价配合上升。根据中宇资讯监测,化工品中上游部分大宗产品情况来看,纯苯、甲苯分别较上周末上涨400、300元/吨,涨幅均达6%以上;甲醇上涨5%以上,丙烯市场更大涨近千元,涨幅13%以上;苯乙烯上涨1.5%;乙二醇上涨200元/吨,涨幅5%左右。
但原油走势依然反复,基本面并未改观,原油库存创新高再度打击市场信心,2月4日原油收盘暴跌4美元以上。但相较去年年底原油引导的跳水行情时市场情形不同,原油一时的涨跌对市场心态冲击已明显减弱,主要基于多数产品已处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低位,又因春节临近,加上部分下游备货需求支撑,做空动力持续减弱。然而多数产品社会库存状态并不理想,加上春节期间累积的库存很可能节后遭遇消耗阻力,因此国内化工品市场弱势格局并未改观,反弹走势预计短暂。